|
|
首页-> 爱护环境->文章页 |
广州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署动员大会
|
|
|
嘉顺塑业
发表时间:2012-10-20 10:28:28 |
|
7月10日,广州市在中山纪念堂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署动员大会。 记者王燕 摄 7月10日上午,广州市在中山纪念堂隆重举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署动员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万庆良作讲话。万庆良强调,要站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高度,瞄准世界先进城市“坐标系”,集全市之力,坚定不移推行垃圾分类,坚决打赢“垃圾分类”攻坚战、持久战,为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人为本建设幸福广州美好家园。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作讲话,并向各区、县级市和市直单位代表下达《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市政协主席苏志佳出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如桂作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报告。市城管委和越秀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市负责人作发言。市委常委、秘书长陈国主持会议。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晓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新,各区、县级市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有关驻穗单位负责人,部分社会团体、企业、媒体负责人,街(镇)、社区居委会负责人,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有关专家代表、公众代表,全市城管系统干部职工代表共3000人参加会议。
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就是空中楼阁
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纵论垃圾分类处理。
要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增强市民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做到“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我们每一个市民、每一个家庭就必须把对家庭美化、绿化、优化的理念和要求放大到整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上。垃圾处理是我们美化城市、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味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抓手,也是改变人们行为习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建设低碳、文明、幸福城市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体现。
破解“垃圾围城”之困,是当前市民对幸福生活最基础、最急迫的需求之一,事关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生活品质的改善。
对于个人而言,垃圾分类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如果没有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减量处理只能是空中楼阁。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每一位市民都是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 【详细】
做好垃圾分类可以变废为宝实现低碳环保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纵论垃圾分类处理。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生活垃圾其实就是用剩的生活资料,工业垃圾就是用剩的生产资料。生活垃圾中,除了1%的有害垃圾,剩下99%的垃圾都可以回收利用,具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一是可以直接回收、价值比较高的资源,比如旧报纸等,这部分垃圾占30%左右,每天大约有6000吨。有几万人参与回收这部分垃圾的工作,不仅解决了资源的循环供应,还解决了几万人的就业。
第二部分是餐厨垃圾,大约占了垃圾总量的34%。这部分垃圾的成分是重要的有机肥料、原材料,既可以堆肥,也可以生物质发电。
第三部分是暂时不能做其他生化处理的垃圾,大约占35%,它们可以用于热力资源的回收,进行焚烧发电。 【详细】
要像美化我们的家庭一样美化我们的城市
万庆良指出,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署动员大会,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具体行动和庄严宣示。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打造花城、水城、绿城生态城市,走一条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要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增强市民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做到“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我们每一个市民、每一个家庭就必须把对家庭美化、绿化、优化的理念和要求放大到整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上。
垃圾处理是我们美化城市、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抓手,也是改变人们行为习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建设低碳、文明、幸福城市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体现。要建立政府、企业、市民三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处理体制机制,其中,政府是引导者,要在组织发动、建章立制、督促检查、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企业是主体,要通过减量化、无害化的设计包装,减少生产性、消费性产品过度包装,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来源;市民是主力军,全体市民要积极行动起来,自上而下、自内而外达成共识、强化合力,坚定不移推行垃圾分类,努力把广州打造成为垃圾处理的城市典范,坚决打赢垃圾处理的“人民战争”。
垃圾分类处理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市民生活品质
万庆良强调,着力破解“垃圾围城”,是以人为本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彰显。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是城市的主体,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作为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根本目的就是改善市民生活品质。当前我市生活垃圾日均产量近2万吨,到2015年将突破2.2万吨,而目前日均处理能力仅为1.4万吨。破解“垃圾围城”之困,是当前市民对幸福生活最基础、最急迫的需求之一,事关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生活品质的改善。对于个人而言,垃圾分类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如果没有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减量处理只能是空中楼阁。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每一位市民都是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关键在“总开关”。垃圾分类要从领导干部“总开关”做起,并发动广大公职人员进街道进社区进镇村进企业进工厂,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
创新公众参与模式搭建公众参与平台
万庆良强调,推动全民参与垃圾处理,是激活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之举。垃圾处理考验着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考验着政府运作的阳光透明程度,考验着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要把推进垃圾处理的过程,作为创新城市治理模式的过程,以此推动政府单一主体、自上而下的管控型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共治模式转变。要创新公众参与模式,多渠道搭建公众参与平台,成立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网络和媒体的作用,发动和组织全体市民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充分运用市场激励机制,树立“污染者付费”的意识,继续探索和引入垃圾减量的市场激励机制,做到生活垃圾“谁产出、谁负责”。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法规体系,推动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资源回收组织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垃圾处理的社会合力,提高垃圾回收利用效率。
实现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城乡
万庆良强调,解决好广州垃圾处理问题,是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当前,城乡垃圾处理不平衡,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53%左右。村镇垃圾收运设施不配套,导致农村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愈加严重,已构成对农村生活环境、饮用水源和农民身体健康的直接危害。实现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广州垃圾处理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边突破了“垃圾围城”,那边却出现了“垃圾围村”,广州垃圾处理工作就难言成功。统筹处理好城乡垃圾问题,宣传要实现全覆盖,把垃圾处理的科学知识和有效方法,大力宣传普及到全市1142条行政村。加大农村垃圾处理资金投入,各区(县级市)及街镇建立对乡村垃圾清运的投入与奖励制度,因地制宜,全面建立乡村保洁员队伍。科学选择农村垃圾处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县级市)集中处理”的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收运机制,初步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和收运网络,建立完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为建设美丽乡村创造条件。
把“放错地方的资源”摆回恰当的位置
万庆良强调,以垃圾处理带动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三大理念之一。从终端处理来看,垃圾科学处理实质是一种经济活动,完全符合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要将垃圾处理问题纳入全市生态城市及低碳经济建设的政策与制度设计框架,作为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配套政策,引导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把垃圾这种“放错地方的资源”摆回恰当的位置,推动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
增强“三种意识”争当文明公民
万庆良强调,引导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处理,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要把解决垃圾问题的过程,作为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过程,作为市民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以“促进垃圾分类、争当文明公民”为导向,增强市民“三种意识”:一是权利与义务对等意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制造生活垃圾,都在给自己生活居住的环境增添压力;我们在享受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时,每一个人都有减少生活垃圾,促进垃圾科学处理的义务。二是团结协作意识。实现垃圾科学处理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个市民都必须参与协作,主动分类,最后达到城市环境改善的效果,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科学理性意识。通过大力宣传垃圾处理的科学知识,增强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科学素养,打消市民对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误解,促进全社会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坚决打赢破解“垃圾围城”的“人民战争”
万庆良强调,垃圾处理事关新型城市化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事关城市发展未来。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都必须行动起来,全民动员,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牵头的市环保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固废办”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检查考核各项工作。各市级机关单位、市属企业全部挂点督导帮扶街镇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二是强化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建立项目任务、责任人、完成时限、工作标准、效能监督“五结合”的责任体系。区(县级市)政府是辖区垃圾分类处理的直接责任主体,一把手要亲自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企业、市民要积极行动起来。三是强化宣传发动。深入开展“3个一百万,1个都不少”(垃圾分类我先行,百万妇女进家庭;垃圾分类我做起,百万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我示范,百万志愿服务您;公务人员齐上阵,做到一个都不少)行动,做到全体党员、全体公务人员、全体市民、全社会和一线队伍“五个动员”,推进全民垃圾分类。通过编制朗朗上口的歌谣、生活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四是确保监督到位。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统一评价体系,定期进行评价考核,接受社会监督。严格实行倒查责任,逐级问责,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破解“垃圾围城”的“人民战争”。
积极响应号召立即行动起来
陈建华在讲话中,对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全民动员,凝聚共识,切实打赢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这场“人民战争”。作为实际居住人口超过1600万的特大型城市,广州的垃圾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垃圾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地区和城市垃圾处理的先进经验做法,制订出台一系列推进垃圾处理的政策法规,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各类媒体积极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和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广大市民和有识之士纷纷献计献策,全社会要求重视和解决垃圾问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广州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各级党委和政府、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广大市民群众要积极响应号召,强化主人翁意识,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支持和投身我市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活动,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打一场垃圾分类处理的“人民战争”。二要科学分类,循环发展,努力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确保人民的生活健康。研究制定支持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快制定相关配套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理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和市民在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走上法制化轨道。探索对从事垃圾处理投资经营活动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垃圾回收和循环利用产业。加快形成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规范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行为,建立自负盈亏、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担责任的垃圾处理企业法人制度。加快开发和开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回收利用、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市场,培育和形成垃圾分类处理的产业链,提高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提高垃圾产业规模化水平和效益。积极开展垃圾回收利用技术的科学攻关,重点围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循环利用、焚烧和填埋以及生化处理、废旧电池等有毒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加大科技攻关,寻求国际合作,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质量,减少二次污染。三要统筹布局,协调推进,努力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抓好垃圾收运设施的布点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分批次增配垃圾收集和运输车辆,对全市171座符合分类压缩转运改造条件的垃圾压缩站进行改造升级,对全市1461个社区的垃圾分类设施进行完善和建设。到2014年,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垃圾分类收集和压缩转运体系。加大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热力发电技术,加快6座资源热力电厂建设,逐步提高垃圾焚烧处理的比例,到2015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力争达到1.2万吨/日规模,实现绝大部分垃圾焚烧处理。加大生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在李坑、兴丰、钟落潭、大田山各建设一个餐饮垃圾处理生态循环示范项目,同步提升黄埔、花都、从化、增城餐饮垃圾的处理规模。四要加强领导,协同联动,形成推动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强大合力。垃圾分类处理是一场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伟大革命,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能否打赢这场硬仗,是对政府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严峻考验。我们要以对全体市民和城市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协同联动,做好宣传动员,依靠和动员全市力量,紧紧咬住既定目标,战胜困难,打赢垃圾分类处理这场“人民战争”,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新闻图片:
|
|
[关闭窗口] |
|
|
|
|
|